老式模拟收音机的本振和中频泄漏

传说中,过去曾通过侦收中频或本振信号来抓收听敌台的人,对于该传说是否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我做了一些小测试。

结论是,通过检测本振泄漏,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不过,采用这类方法需要灵敏且准确的接收设备,需要从大量的背景广播信号中鉴别本振信号。受制于过去的设备条件和人员训练水平,该技术不太可能广泛普及,最多用于监视少数高价值目标。用来对付普通群众虽不能说不现实,但肯定不算普遍,顶多概率性的搞几起典型案例。

本振泄漏是现代接收机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需要良好的架构设计,并通过第一混频器的L-R隔离度、前置放大器的单向性和预选器的抑制度来保障。

例如,在架构设计方面让本振始终位于预选器通带外,由预选器提供至少30dB隔离,再由混频器提供至少20dB隔离,此时本振将会被抑制50dB。如果本振电平是+17dBm(一般仪器接收机的水平),则漏到天线端口的最大功率为-33dBm(0.5μW)。对于通信接收机来说,由于通常采用前置放大器,能提供20dB的抑制,加上本振更小(典型的功率是7dBm),即使没有预选器或本振在预选器通带内,泄漏一般也小于0.5μW。

控制本振泄漏的主要目地是防止产生干扰信号,而不是被侦测。


内容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网络转载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G2UKP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chinaham.cn/wuxianzatan/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