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业余无线电“五·五”节的由来
现在我们在互联网上能够搜索到的最广为流传的“五·五节”的来历中,有这样一句话:
各地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1940年5月5日通过自己的业余电台召开了“空中”大会,以显示民族团结和坚持抗日的决心,并商定5月5日为“中国业余无线电节”。
但是,你找不到更加具体的关于第一次大会的叙述和记录,而在这次大会的前前后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契机、由谁来策划并呼吁;大会是一个怎样的形式、又有谁参与了进去,这些问题都很难得到解答。
幸好,CRAC在2015年为了纪念“五·五节”75周年,整理了一批从1928-1949的中国业余无线电珍贵刊物,并将其数字化后放在官方网站上供我们免费下载,我们才能够通过这些极为珍贵的资料历史资料来还原当年的那一次空中大会。
提出“五·五节”概念的是谁?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要介绍一下当时活跃在我国抗日战场上的一支业余无线电力量:业余无线电人员战时服务团。
业余无线电人员战时服务团
- “业余无线电人员战时服务团”成立的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无线电事业和全球的无线电事业一样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它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和技术尖端领域受到了大量爱好者的欢迎。而国内的先驱者朱其清先生等也积极促进国内的无线电广播和业余无线电领域的发展,并在国内发展起了第一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朱其清先生当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全国的时候,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也不能袖手旁观。对于那时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来说,人人都怀着要用先进技术来救中国的志向。于1932年10月,全国的爱好者们志愿组成了中国业余无线电社(CAC),并于1937年8月向政府递交了请愿书,两个月后,由朱其清先生牵头,在南京正式组建了业余无线电人员战时服务团(CARL:The Chinese Amateur Radio League)。
- “业余无线电人员战时服务团”开展了哪些活动?
该团在战争中为我国的抗日救亡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任务,全国的火腿都以能够加入该团,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而引以为荣。据史料记载,1940年3月时,已经有161位无线电爱好者加入了抗日战争通信服务的工作,而这还不包括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加入,但积极参加其活动的无线电爱好者。
在战争中,我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一方面积极维持与国外的业余无线电台进行通联,宣传抗日战争。另一方面运用自己的无线电技术,开展针对日军的电台或广播电台的侦查和干扰工作,并为前线的抗日军队提供无线电设备和无线电人才。
“中国业余无线电节”的确立
- 第一届“空中年会”是如何筹划和召开的?
第一届空中年会的文字记载刊登在1940年第二卷第一期的战时服务团团刊《QSL业余无线电半月刊》上,杂志刊登了年会决定将于1940年5月5日举行,并明确了组委会相关成员和活动的一些细节内容。
《QSL业余无线电半月刊》对年会筹划记录
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划,1940年5月5日,朱其清先生在重庆红糟坊战时服务团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性的空中年会。主会场设在重庆,参加的有成都、昆明、桂林、宁夏、重庆等地的业余电台。据朱其清先生的手稿来看,当年空中与会的人数为73人。而在年会上,与会火腿一致通过将每年的5月5日定为“中国业余无线电节”。
朱其清先生手稿中对于第一次年会的说明
- 为什么选定5月5日作为“中国业余无线电节”?
在朱其清先生之女朱湘的回忆录中是这样解释“五·五节”的日期选择的:中国有个5月5日的端午节,那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另外,每当人们相遇时,总是握手致意,表示欢迎和友好,世界各国都不例外,因双手均为五指,握在一起,正好是5+5;在20世纪30年代,我们较多的HAM大多用的是CW和AM语音在空中QSO,在最后结束通联时,都要拍发一个(或说一声)“美好的73送给您!”这里5+5=7+3正好相一致。所以我们选定5月5日这一天作为自己的节日,具有广泛的意义,既包含了友好、互助、团结的新意,也符合当时的国情,赋予爱国的要求。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全国HAM为了有个聚在一起、互相了解情况、交流经验的机会,想到了利用大家拥有的电台,可以克服地理阻隔而采取空中聚会的方法。虽然第一次年会的内容已不可考,但随着战事的推进、技术的发展和无线电爱好者的不断增加,这个活动一直持续了下去。现在的“五·五”节已经变成了全国火腿在空中见面、互致问候;在现实中锻炼技术、学习知识的一个纪念日。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当我们在空中庆祝五·五节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在战争年代,我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为民族的复兴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文章转载自:CQ现代通信,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