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音标的历史渊源


字母表解释广泛用于业余无线电通信。

由于业余电台输出功率低,电波传播因素复杂,接收到的语音信号失真或衰落严重,影响信息的分析和识别。特别是在DX交流中,一些非英语地区有不同的口音,在通话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许多误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世界各地的电台在语音通信、呼号、姓名或QTH(无线电定位)等中使用字母翻译。使用这种解释来避免误解。

ailunce-1.jpg

1927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化并采用了第一个国际公认的海上通信服务信函解释方法,用于无线电操作员之间的通信,而不管他们的母语是什么。这种文字解释提高了海上船只航行的安全性。1932年,国际电联对其进行了一些修改,并开始由国际航空导航委员会(ICAN,国际民航组织的前身)将其用于民用航空通信。

ailunce-2.jpg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盟军使用了不同的字母解释,但由于盟军联合作战的军事需要,盟军统一了字母解释,如“A”被统一。解释为“able”,“B”统一为“baker”等。,1946年,国际民航组织会议采用了战时延续期间统一的字母解释方法(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许多航班和地勤人员都来自盟军退休人员),但人们也意识到,这种字母解释中对单个字母的解释仅与英语地区相关,这似乎对非英语地区不利,因此为了针对其他地区的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在此次会议上,国际民航组织批准了第二套字母解释(“A-Ana”、“B-Brazil”等)。)同时使用。

ailunce-3.jpg

由于两套字母解释的共存,1947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在尼斯的技术会议上向国际民航组织提交了一份提案,以“建议一种单一的通用字母解释”。1949年前后,蒙特利尔大学与国际民航组织语言系合作,在经过国际民航组织通信专家和所有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政府的研究后,由保罗·费尼教授领导进行了新的国际民航信函翻译。该法于195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但随后出现了问题,一些用户开始抱怨,因为这些人认为这封信的解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1952年,国际民航组织决定在其成员国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客观实际测试(通过航空公司、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等)。).测试结果来自31个国家(但主要来自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尽管最终结论确认了原始字母解释方法基本稳定,但它仍然修改了五个字母的解释,即C、M、N、U和X被替换为查理、麦克、十一月、制服和X射线。

自1956年3月1日起,国际民航组织正式将这种字母解释称为“国际无线电字母解释”或“北约音标”。许多国际和国家组织,包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国际电信联盟(1959年由国际电联实施)、国际海事组织(IMO)、美国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美国无线电广播联盟(ARRL)等。陆续开始实施。
 

内容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网络转载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G2UKP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chinaham.cn/jishufenxiang/188.html